混凝土企业亏损的六大原因
发布时间:2018-03-24 08:39:39作者:
1、销售价格偏低
(1)过度让利
许多企业合同签订的销售价格是按当地的工程信息造价中心提供的信息价为结算依据。但由于市场恶性竞争,许多企业为了争取到业务量,纷纷让利销售,在信息价基础上下浮12%~25%。
(2)销售模式
另外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为固定价格销售,即一口价方式,签订合同时材料价格比较低,如果按目前的材料价格是无法履行合同的。
2、财务成本过高
由于混凝土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在赊销过程中垫资比例大,项目周期比较长,造成应收款大。而原材料采购必须付款、税金、工资、水电费不能拖欠,所以,大多数混凝土企业都通过融资来解决。多的上亿元,少的也是几千万元。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混凝土企业已经是微利求生存,昔日暴利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如此之高的财务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经营艰难。
3、业务费用投入大
由于混凝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僧多粥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为承建业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一个项目能接收 N家企业的投标,变相提出各种要求,所以让混凝土企业在合同签订前期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多,施工方抓住混凝土企业这种心态,压低价格,付款条件差,逼迫混凝土企业就范。另外就是许多项目被主要分管领导干预,内部转手,要争取到项目,要变相给业务费。
4、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随着资源越来越稀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水泥价格也是涨幅比较快。一方面根据国家政策将淘汰落后产能,对机立窑与小水泥厂关停,使得水泥价格回升得快。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供应商的垫资比例情况不同决定着原材料的价格。在同一个区域,同一个供应商,原材料价格相差5~20元不等。
5、设备维修费过高
生产设备维修费用不通过对比很难发现问题,每家企业自我感觉很好。
6、内部管理原因
(1)费用过大。有许多企业缺乏对费用有效监控,尤其是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不去抓经营管理,只图享乐。
(2)砂石主要原材料数量失控。
(3)安全事故。商混企业是交通安全事故高发企业。
(4)质量事故。由于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导致质量隐患不断。
(5)应收款风险。混凝土企业的下游客户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大多数是流动作业,也有许多是项目经理挂靠,外加建筑公司没有实体,所以要规范合同手续,严防死账发生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经营思路。有许多区域混凝土行业还是充满生机,值得学习与借鉴。在浙江嘉兴,有的混凝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的生机勃勃,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思路决定出路,自我量力而行,只有不断的创新摸索,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企业才能健康发展。